当前页面 : 首页 > 资讯 > 正文 >

当前快看:湖北先行区建设强势开局全面起势

来源:湖北日报 时间: 2023-04-18 14:34:14

4月18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精神解读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黎东辉介绍,省发改委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坚持以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为统领,扎实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工作全面展开,项目有力推进,政策不断完善,先行区建设强势开局、全面起势,呈现新气象、取得新突破。


(资料图片)

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重点,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建设一批创新高地。武汉获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加快建设,187个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引领带动区域创新加快发展。

培育一批重大创新平台。汉江实验室实现我省国家实验室“零的突破”,9家湖北实验室全部进入实体化运行,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涌现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梳理形成一批“卡脖子”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清单,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有效突破产业瓶颈,涌现出超快激光器、400G硅光芯片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以突破性发展五大优势产业为切入点,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链长抓总,建立省委常委领衔推动、省直部门协同联动、院士专家智力支撑、工作专班推进落实的工作机制,全力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和重点任务。

链主带动,一个优势产业安排1家国有企业、1-2家大型民营企业担任“链主”,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带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链创支撑,支持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对接产业链龙头企业、供应链重点企业,组建优势产业创新研究院和工程技术中心,开展跨领域跨学科协同攻关。我省4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达到16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万亿,高技术制造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31%,经济含新量持续攀升。

以都市圈和强县工程为载体,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发展三大都市圈。纵深推进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武鄂黄黄快速路网、新港双柳长江大桥等重大工程建设,打通13条断头路瓶颈路。高标准编制发布《武汉新城规划》,谋划实施亿元以上项目205个,年内计划完成投资407亿元。印发实施《襄阳都市圈发展规划》和《宜荆荆都市圈发展规划》。

加快实施强县工程。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积极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统筹县城、乡镇、村庄三级服务体系,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三级治理体系,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2022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5.8%、7.9%,均居全国第1。

以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塑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新优势

推进铁水公空“硬联通”。加快推进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等5个高铁项目,推进长江航道“645”工程,高质量建设以天河机场、花湖机场为核心的空铁(轨)联运枢纽,实现立体交通四向拓展、铁水公空四网互联。

推进商物资信“软联通”。加快建设全省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引进世界一流供应链物流龙头企业,组建湖北国控、楚象供应链集团、华纺链集团、长江汽车产业供应链公司,持续提升我省供应链物流企业市场竞争力。

推进国内国际“双联通”。坚持四向拓展、全域开放,争取中欧班列区域性枢纽节点建设,畅通开放大通道。以建设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为目标,提升花湖机场运营管理能力和水平,首条国际货运航线已经开通,年底前计划开通40条国内货运航线和4—6条国际货运航线,努力打造服务全国、联通世界的“空中出海口”。

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增强市场主体发展信心

深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改革。落实“多规合一”一张蓝图,推动“以项目建设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向“以规划为主导的项目建设模式”转变,加快补齐项目“策划生成” 和“综合评价” 短板,构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深化市场、政务、社会、开放、法治、要素、设施等“七大环境”建设,努力建设全国一流营商环境新高地。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47条,更大力度降低制度性交易、物流、税费、融资、用能、用工成本。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调查显示92%的市场主体对我省当前营商环境表示满意。

以安全发展为底线,实现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

坚决守住水安全底线。有序推进“61835”(6个在建、18个推进前期、35个远景谋划)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强江河湖库堤防建设,确保江河安澜、社会安宁、人民安康。

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划定并严守6925万亩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500亿斤以上,既守好“荆楚粮仓”,又为端牢“中国饭碗”作出湖北贡献。

坚决守住能源安全底线。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在中东部地区率先大规模开展新能源百万千瓦基地建设,10个项目一期400万千瓦全部开工。

坚决守住生态安全底线。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长江经济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十大行动,争创三峡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长江干流湖北段水质保持在Ⅱ类,丹江口水库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全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4.2%。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廖志慧 江卉)

关键词:

为您推荐

-